(1)探索本科生多元培养模式。设立中心跨单位、跨学科拔尖人才“协同培养”计划,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资源共享。坚持“寓教于研”,中心所有优质科研资源均向协同单位相关学科的本科生开放。根据中心研究人员的数量,按照1:2的比例,每学期开放相应名额接受本科生进入中心开展科研训练。学生可在不同学科的导师之间分阶段进行轮转学习,为其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夯实基础。同济大学已连续开展3届优秀本科生暑期夏令营活动,集中了协同单位优秀本科生开展实习、交流。
(2)研究生培养实行联合导师制度。协同单位内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协同创新基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实现研究生跨校企、跨学科、跨国联合培养。南京大学已和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由学校或企业单位派出导师,联合培养人才,将研究生的培养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相连,锻炼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效机制的建立。
(3)中心通过举办全国环境类别竞赛、全国环境科学博士论坛等加强各协同高校间学生交流。全国环境科技友好竞赛由清华大学发起,已连续举行八届,2012年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加入,鼓励大学生以其独创的科技理念和发明制造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来。全国研究生环境论坛由上海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等支持,由同济大学主办,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21所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高校协办,为全国环境学科博士生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