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阶段* 


         2012年4月24日,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宜兴环保工业园等多家协同单位在南京召开了2011协同创新中心第一次会议,开展了协同创新中心的目标任务、体制机制、团队建设等研讨;2012年9月23日,正式启动培育水污染控制先进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环境保护部等相关部门及协同单位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签署了协同创新中心的《关于组织机构与管理运行机制的协议》等八项组建协议,聘任了中心培育期理事会、技术委员会、中心正副主任,在中心组织管理、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资源整合和成果共享等方面达成共识。

       培育期间,中心建立了资源整合与成果共享机制,完善了人才评价和激励、教学科研资源共享机制;中心建设经费的主要来自协同高校的自筹资金和985/211经费、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的协同创新专项资金、环保企业的支持经费、各类科研项目经费,迄今共投入7.37亿元,用于公共平台建设、团队建设、技术创新等。中心运转正常后经费主要来自国拨经费、成果转化收益、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税收返还、相关学科募集的社会捐赠等。目前已建成5个创新团队、26个课题组,190名优秀人才参与技术研发与推广。建立了水污染控制产业研究院、成果转化基地、人才实训基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17人,培育期间新增973、863专题、科技支撑重大、国家重大科技专项7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成果,新增6项国家奖,吸引了6家上市或大型环保企业先后加盟中心。


*组建阶段* 


       中心以同济大学为牵头单位,以南京大学和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为核心协同单位,协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桑德环保及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等组建“清洁水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了国内最高水平水污染控制技术研发力量与产业发展优势资源的协同与汇聚。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协同开展技术创新,并依托高校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园区重点承载技术成果转化和人才实训基地,负责推动技术成果向企业多元转化,企业向研发基地输出目标需求与研发资金资助,同时高校/科研院所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在园区探索产业创新发展过程的特惠支持、税收返回等反哺机制,实现“研在中心、发在产业、研产共赢”持续健康的创新机制。

       中心针对国家水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产业的重大需求,组建了智能化装备、先进水处理、资源化综合利用、清洁水环境、水安全保障和可持续管理6个创新团队和人才实训、国际合作、分析检测、成果转化、测试认证等5个公共支撑平台。